外资银行入围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 释放积极信号快语微评

2022-10-28 16:41:04

石家庄情感心理咨询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显示,已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分析认为,外资银行入围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为外资银行助力中国经济绿色经济转型开启了“政策引导+专业服务”的模式。这意味着中国绿色金融的开放进一步深化,也意味着中国对碳减排、绿色转型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

  点评:碳减排支持工具是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地提供碳减排贷款,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前主要面向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而本次向外资银行扩围释放了积极信号:一方面,只要在碳核查、碳排放信息披露等领域的核心能力较强,就有望被纳入支持范围,这对各类金融机构都是一种激励;另一方面,对于外资银行而言,也可利用低成本资金更好地支持碳减排项目,激励其推出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推动碳减排和绿色转型。

  夯实养老第三支柱亟待金融机构发力

  北京人寿执行董事总经理王修文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呈现供给不均衡状态,第一支柱的替代率只有40%左右;第二支柱只有7000多万人,覆盖面比较小,增速遇到瓶颈;第三支柱发展空间很大,但仅占养老资金规模的6%,而发达国家的占比是30%左右。他认为,养老第三支柱是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阵地。

  点评: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养老金融试点频繁出台。从整体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柱独大、二柱短板、三柱滞后”。而三大支柱中,第三支柱最有望下沉、触达并覆盖非正规就业群体,但同时也意味着第三支柱需满足更加多元化的需求。此外,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养老产品往往周期长,且客户多有“低波动、稳收益”的期待,这就更加考验金融机构跨周期、长周期发展的能力。金融机构需秉持“长期主义”精神,从自身特点和金融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养老金融产品。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汶上百事通版权所有